陆军也同样强大到令人惊叹,共有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配有先进的冲锋枪伯格曼、马克沁重机枪和勃朗宁三十节式重机枪等等先进步兵武器。还有各式迫击炮、榴弹炮、野战炮,更猛的是还有36辆雷诺FT-17型坦克。当时由于东北的军工厂生产力和仿制力十分强大,可以说在武器方面是供应十分充分,每天的武器产量可以武装一个加强营。
海军方面也是力量强大,共有大小舰只27艘,舰队官兵多达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在当时也是十分先进。
而当时日军在东北的总兵力,只有2万人,其中包括1万关东军正规军,1万在乡军人,3000警察,这些部队没有空军配置,武器方面甚至连捷克重机枪都没有。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居然让东北军“闻风丧胆”?
不抵抗的两方面原因
如果说张学良怕的是日本从国内往东北增兵,那么1931年日军全部总兵力才32万,其中23万是陆军。空军飞机也就300架,对东北军的优势并不明显。日本陆军的坦克也仅有10几辆,还是质量不好的。那张学良到底怕日本什么呢?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数字,和抗日神剧是有很大差别的。日军在侵华的14年时间里,共投入几十万兵力,而中国军队共有400万人牺牲。可以说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当时作为东北军主帅的张学良是十分清楚东北军的单兵作战能力的,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单兵作战能力也许真的比日本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那么除了这点,还有其他方面是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吗?
众所周知,1929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之后,全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张学良就任了民国的海陆空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也就是说张学良虽然还是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但是他还有一个上司,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对他的领导,肯定不会像一般上司对下属的管理,毕竟张学良的军队比老蒋的军队都要强大。但是,张学良当时太年轻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还是一个整天吸着大烟的三军统帅。所以他需要蒋介石给他拿主意,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了国联的身上,希望国联能够出面调停。于是张学良便听了“大哥”的建议,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向前线参谋长荣臻命令:“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
但是蒋介石和张学良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国联是管不了日本的,于是东北在100天内全部沦陷。当然,也有一些抗日英雄出现在了东北,比如马占山,杨靖宇等等,东北人民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
如今,92年过去了,愿中华儿女永远不要忘了这段历史,时刻保持警惕,努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