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世界杯_2014世界杯德国 - dyhdcw.com

它本是祥瑞神鸟受人尊崇,后来却被打下神坛成为人人厌恶的对象

乌鸦,国内又叫老鸹,通体乌黑,性凶猛,喜腐物,好聒噪。现在民间对乌鸦基本处于一种厌恶情绪。民间有谚语:乌鸦叫,坏事到;某人不会说话,会被称为“乌鸦嘴”;形容坏人坏事本质都一样,有“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些日常中的成语谚语无不流露着对乌鸦的厌恶之情。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现在被人人厌恶的乌鸦在古时却被看作祥瑞之鸟,受人尊崇。

先秦之时(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对华夏先民来讲,乌鸦是祥瑞之兆。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古代神话中,先民们认为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故称太阳为“金乌”,那时乌鸦象征着太阳,《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了“阳乌载日”的神话,现代考古资料中的仰韶文化的“金乌负日图”,都承载着先民朴素的太阳参拜思想。《尚书纬》曰:“火者,阳也,乌者有孝名,武王卒成大业,故乌瑞臻”,乌鸦被推崇至祥瑞顶峰。

之所以古人会把乌鸦和太阳联系在一起,许多学者认为主要是乌鸦不畏烟火,其全身漆黑,如同经火历练后的神鸟,而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太阳中又有黑子,与乌鸦的毛色一样,加上乌鸦晨去暮来的习性,人们也就将太阳东升西落与之联系到一起,赋予了乌鸦神鸟的角色。

除此之外,乌鸦也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神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此中“大赤鸟”指的便是乌鸦。

后来在先秦至汉魏时期,乌鸦又象征者丰收与天下繁荣太平。《吴历》曰:“吴王为神表,五庙苍龙门外,时有乌巢朱雀门上”;“有两足乌衔一鹊,置神座前。或得神书,说改号之意,乃改赤乌为太元”。

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乌鸦的形象开始改变,从神鸟向孝鸟转变。《说文》曰:“乌,孝鸟也。”乌鸦取孝之意,多数是因为乌鸦的反哺的行为。

李密的《陈情表》中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私人的尽孝,大于对朝廷的尽忠。乌鸦走下神坛,开始了由神到孝的转变。《孝子传》曰:“李陶交趾人,母终,陶居于墓侧,穷自治墓,不受邻人助,群乌衔块,助成坟”,乌鸦作为“孝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神话。文人墨客也开始借乌鸦抒发感情,孟郊有“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以及后来《增广贤文》中提倡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都源于此时。

白居易的《慈乌夜啼》中说:“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声。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白居易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悔恨与哀伤。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乌鸦从鸟中“正派形象”变成人人厌恶的对象呢?

宋朝时,受农耕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加深,神话传说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衰弱下去,更加注重在现实中寻找依据,人们逐渐发现,每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总会发现乌鸦在附近集聚的身影,它对腐肉的喜爱再加上它嗅觉特别灵敏,能够闻到尸体所散发出的微弱的气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聚集大量的乌鸦,每当有死亡发生的时候,乌鸦的身影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它当做了死亡的象征。它全身的黑色,对腐肉的钟爱,它的叫声便成为死亡的声响,经过人们的数次的印证便也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下来。

不得不说,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导致了乌鸦形象走向不可逆的“黑化”之途,以至于之前备受尊崇的乌鸦最终被打下了神坛,成了死亡的象征,最终成了“不祥之兆”。现在提到的关于乌鸦的谚语几乎无一不是满满地诅咒鄙视之情,比如“乌合之众”、“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嘴”等等。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中国队世界杯_2014世界杯德国 - dyhd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