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世界杯_2014世界杯德国 - dyhdcw.com

永远难以超越的经典:常香玉版《花木兰》

关于1956年版的《花木兰》,网友们确实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不管过了多少年,仍然是很多戏迷心中最难超越的经典!

其中“刘大哥讲话”、“花木兰羞答答”更是成为广大戏迷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段!

文戏有趣,武戏精彩,演员演技凝炼,还有经典唱段,笑点足,豫剧这轻松愉快接地气的风格欣赏起来毫不费力。

常香玉的扮相可圈可点,比起现在的电视剧,小花们女扮男装的样子仿佛在侮辱小编的智商,常香玉的男女扮相则各有风情,替父从军后够英气,让观众代入感强毫不违和。

▲常香玉扮演花木兰女装

▲常香玉扮演花木兰男装

特别是常香玉的唱腔,英雄气概与女儿情怀结合得非常完美,常式唱腔没得挑!

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说,“听她的唱腔是一种享受,一字一句都能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这种唱腔艺术值得年轻人很好地继承学习。”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常派"唱腔。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首先表现在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上,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在板式的运用上,常香玉也富有锐意改革的精神。她饰演的人物,从不机械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的感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的。

《花木兰》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由陈宪章改编移植,后又与王景中合作对剧本进一步加工。该剧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1951年夏,全国上下掀起抗美援朝的热潮,作为新中国一名艺术工作者,常香玉日夜睡不着:国家有难,我能做点啥?想来想去,迸出这样一个念头:义演,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捐飞机。

如今这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飞机,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

当时,一架飞机需要十几亿元(旧币),对年仅28岁的常香玉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她卖掉了剧社的运输卡车,取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还把3个孩子送进了托儿所。

半年时间里,她带领香玉剧社辗转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逾万里,义演捐款金额达到15.2亿余元,完成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任务。

这件事,极大地鼓舞着当时全国军民的爱国心,也首次将豫剧推广到全国。

在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

1953年4月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

1956年10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

人如角色,常香玉大师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

常香玉大师开创的常派艺术是镌刻着时代气息与人格力量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戏曲宝

北方戏曲传媒主编李天安

扫描或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中国队世界杯_2014世界杯德国 - dyhd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