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演员刘亚仁医生因吸毒被拘捕。
异丙酚是什么?
异丙酚又称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注射麻醉药,适用于临床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以及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等,此外在镇痛、抗炎、抗氧化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1]。
临床应用 [2-5]
临床通常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止痛药配合使用。
作为麻醉给药时,对于成人患者通常予约 40 mg/10 秒的给药速率,同时观察其反应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年龄 < 55 岁的成年患者,给药剂量一般为 2.0~2.5 mg/kg;年龄超过 55 岁的成年患者,给药剂量一般应减少。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 III 级及 IV 级的患者,给药速率应调低至约 20 mg/10 秒。
当临床上需要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丙泊酚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浓度,其所需给药速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持续输注时一般予每小时 4~12 mg/kg;重复单次注射给药时,应根据临床需要,一般予 25~50 mg/次。
作为 ICU 镇静药物使用时,通常建议持续输注,输注速率应根据所需镇静深度调节,通常为每小时 0.3~4.0 mg/kg。
此外,国内也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通常术前以 2.0 mg/kg 实行麻醉诱导,术中患者若因疼痛出现肢体活动,可追加剂量 0.5 mg/kg。
关于异丙酚的滥用
1992 年,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首例异丙酚成瘾的案例,此后陆续出现相关报道 [6]。
图源:参考文献 [6]
2009 年,美国缉毒局将丙泊酚前体药磷丙泊酚(fospropo-fol,FP)列为管控物质 [7]。2011 年 2 月,由于此前已出现很多非专业人士滥用异丙酚的事件,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MFDS)将异丙酚指定为管控药物 [5]。
图源:参考文献 [7]
2015 年,韩国研究人员对该国 38 名异丙酚滥用者进行了调查,旨在探索异丙酚滥用的具体特征 [8]。结果发现,缓解压力和保持幸福感分别是首次使用异丙酚和随后滥用异丙酚的最重要原因,97.3% 的滥用者报告其在注射异丙酚时有愉悦感或欣快感,13.2% 则出现戒断症状,其中观察到精神症状(包括幻觉、激动、焦虑和意识模糊)和躯体症状(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震颤、失眠、嗜睡和高热)。
接受调查者首次使用异丙酚和随后滥用异丙酚的原因
图源:参考文献 [8]
在临床使用中,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重复异丙酚镇静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且这种依赖很有可能是由心理而非生理引起的。因此,如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异丙酚镇静,医务工作者应仔细评估该患者是否存在对异丙酚心理依赖的可能性,并告知患者存在潜在风险。